宜昌  [切换城市]  
用户名:密码:记住密码注册/帮助中心
宜昌驾校网广告位
当前位置:驾校 >>> 资讯

宜昌农村精神扶贫的故事

  • 发布时间:2018-10-05 浏览量:1214次
  •  秭归王小红,过去颓废不振。一袋泡面、一杯包谷烧、一张躺椅,一人吃饱全家不饿。长阳向东海,原也勤劳,但一家6人相继患病,不堪重负,逐渐心灰意冷,过一天算一天。五峰杨银忠,两个孩子读大学,在田里勤扒苦做多年,58岁就满头白发,至今已欠债10万元……
     
      而今,这些“老大难”都有了可喜的变化:王小红不懒了,向东海有了干劲,杨银忠苍老的脸上神采奕奕。“富”到灵魂深处的变化,得益于宜昌全面推进的“四扶四强”农村精神扶贫工程。这场“扶志向、强动力,扶文化、强素质,扶文明、强精神,扶生态、强后劲”的行动,正在转化成脱贫攻坚战中的强大力量。
     
      一盆洗脚水的精神力量
     
      长阳火烧坪乡青树包村三组,山腰上有座平房,建到一大半就停了,屋场没修整,房子也没装修。这是向东海的家。38岁的他脸色黝黑苍老。过去,向东海很勤快,种了15亩蔬菜,还打零工。到2012年,终于让一家7口搬出土屋,住进平房。
     
      想不到的是,其后几年,他家里祸事连连:岳父查出肝癌,父亲查出食道癌,相继去世;母亲患上子宫肌瘤,岳母又患上股骨头坏死。折腾几年,家底被掏空,还欠了10多万元债务。原来信心满满的向东海心灰意冷,田也不想管,事也不想做,成为贫困户。
     
      去年春节,女儿欣怡突然神秘地说,小学布置了一个“特殊的家庭作业”。晚上,欣怡端来一盆热水,要帮向东海洗脚,并告诉他:“老师说,让爸妈也帮长辈洗脚。”
     
      帮母亲、岳母洗完脚,向东海内心深感触动,觉得自己这几年浑浑噩噩,十分惭愧,“我是家里的顶梁柱,我要撑住!”
     
      说干就干。向东海将15亩地改种药材,收益更高。他还学会了电焊、杀猪、水电装修、房屋维修和农机修理等技艺,一年四季都勤奋打工。
     
      去年11月,妻子查出颈椎病和脑血栓。今年9月,他也查出腰椎间盘突出。家里又多了两个病号,但这次向东海没有退缩。住院的十几天里,他想,大山里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幼妇孺,其实更需要帮助。
     
      回到村里,他发起成立杨柳溪片区志愿服务队,为村里老幼妇孺上门免费服务。因为热心,向东海不仅当选三组组长,还应四组居民强烈要求,兼任四组组长。今年,向东海如愿入党。
     
      欣怡的这盆洗脚水,是火烧坪乡精神扶贫的系列举措之一。该乡党委书记李德兵介绍,通过一盆洗脚水、一面家训墙、一副新风联、一场家风会、一张百善榜,激励贫困户向好向善。仅春节期间,参与“为父母洗脚剪趾甲”活动的家庭就达1100多个。
     
      类似的“扶心工程”在宜昌遍地开花。秭归实施“立改树”工程,立五大志向、改九种陋习、树九大新风,并将通俗易懂的画册发到村民手里;五峰建立村民诚信守法档案,奖勤罚懒;兴山开展“百村千人屋场院子话脱贫”活动,激发脱贫斗志。
     
      一篮水果的感动与温暖
     
      秭归县水田坝乡赦仓坪村的山谷间,一个汉子挥汗如雨,挖土、背沙、砌墙、盖瓦、倒地坪,都自己动手……身后,一间小洋楼已具雏形。
     
      他叫王小红。乡亲们都不敢相信:过去那个懒汉,现在怎么像变了个人?
     
      王小红家境贫寒,父母早逝。他年轻时四处学艺,干过瓦匠、搬运工、司机。他说:“那时做梦都想过上好日子!”谁曾想,妻子受不了贫困的生活,离他而去。2012年他上山砍柴时,又摔成重伤。
     
      他开始自暴自弃,睡懒觉,整天游手好闲,靠救济金度日。吃的是泡面,酒瘾却戒不掉。政府要为他改造D级危房,他以家中没钱、缺劳力等为由,多次把帮扶人秦俊华赶出门。
     
      今年5月,王小红患上糖尿病住院。秦俊华买了一篮水果,去看望他,和他促膝长谈,鼓励他重拾信心。
     
      看着这篮水果,王小红既感动又羞愧,“已经很多年没有人这样对我了。”回家后,王小红开始起早贪黑,自己动手建新房。大干三个月,估计不久就能搬迁入住。
     
      宜昌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王国斌说,宜昌开展“我的脱贫故事”征文,已收到100多篇好故事,像王小红这样的脱贫故事正在广泛宣传。此外,评选脱贫先锋,在公共场所展出事迹,并成立百姓宣讲团下乡宣讲。
     
      两张学位证的奋斗豪情
     
      背着机器,卷起裤腿,在五峰渔洋关镇石柱山村,58岁的杨银忠正忙着给茶树修枝。杨银忠有一儿一女,妻子患病不能劳动。过去十几年里,他独自种16亩地,还养羊养猪,用自己的满头白发,换来了儿女的两张学士学位证书。
     
      他回忆,女儿读初中时,需要十几元钱买校服,他拿不出来。当晚,一个五保户听说后,把钱送到他家。农忙时,他凌晨4点出门,忙到晚上9点才回家;原来住土坯房,外面下大雨,家里下小雨;通过易地扶贫政策搬进新屋后,仍舍不得添家具,来亲戚了都要到别人家借碗……十几年如一日,省下钱供孩子读书。
     
      尽管目前家里还欠了10万元债务。但与以前不同的是,杨银忠的脸色越来越红润了,笑起来神采飞扬。原来,在各方面的帮助下,他的大女儿毕业后已走出大山,小儿子也本科毕业了。杨银忠不识字,但他告诉记者,孩子们的学位证比金子还贵重。他张开五个手指,颇豪气地说:“我还年轻,欠的债我5年内就一定会还清!”
     
      “再穷不能穷教育”。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,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。宜昌对高中、初中未升学的学生进行职校技术培训,还能领补贴;兴山在全省率先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;长阳助学启智工程已实施十多年,助3000多贫困学生圆了读书梦;夷陵区常态化开设“五个课堂”,讲政策、传家风、教技能、讲生态、传承红色文化。
交通法规
学车动态
驾驶常识
驾考秘籍
热门城市
关于我们|广告服务|付款方式|联系我们|意见反馈|加入收藏|免责声明|网站优化
© 2024 :宜昌驾校   津ICP备2021006194号-2